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1949年津沽大学时期建立的政治理论教研室。随着校名更替,1953年改称天津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研究室,1956年改建为天津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1960年学校在政教系的基础上创办了哲学系和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系于1985年创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我校成为全国第一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生的学校。1998年哲学系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列主义教研室续成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史脉,于1970年改称河北大学马列主义教学研究室,1988年改为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简称马列教研部)。1997年,河北大学德育教研室并入马列教研部;2006年,河北职工医学院所属社会科学部并入马列教研部。201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划归马列教研部管理。2013年9月,河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年10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撤销马列教研部直属党支部,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2020年6月,撤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2022年,学院入选河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
坚持“人才推动创新,人才引领发展”的“人才强院”理念,建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近几年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提名人物、全国“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中央宣传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河北最美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河北省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先进个人”、河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学院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共有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1人。建有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协同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等科研基地。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20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出版15部;在《求是》《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申报成功各级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9项,教育部课题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项。
学院承担全校本硕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有国家级一级本科课程、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虚拟教研室、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重大实践和视察河北重要论述研修基地(雄安—河北大学)、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河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近年来,获各类教学成果奖6项,获全国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大赛、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大赛”、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讲义、课件评比“我心中的思政课”——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大赛等各类奖项20余次。
多年来,学院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在教学科研、课程建设、师资队伍锻造、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社会实践和特色教学等方面创出了亮点。学院启动的“思政课教师三走进”特色党建活动,以实践促理论,真正在思想深处、灵魂深处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创新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幸福观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微电影、读经悟典为新方法的育人特色;“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延安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在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央精神宣讲团”和“理论辅导组”,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学院多项特色工作,在全校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新闻联播》《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和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院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思政教学的伟大实践,为创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学校早日建成“双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勠力同心,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