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11月25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其中,由我校柴素芳、陈海英、王华玲、沙占华、李慧娟老师申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入选“社会实践类”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社会实践“金课”首次亮相。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充分体现了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可行性、价值性和推广性,为我校深化微电影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为破解高校思政课经费不足、组织难度大、形式单一等造成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不足的难题,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2013年以来,柴素芳教授带领团队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开展微电影教学,8年来,全体教师指导3万多名大学生根据思政课内容拍摄微电影5000多部,形成了“载体新、机制全、投资小、可复制、易推广”的实践教学特色,成为河北大学滴灌式教育特色在“微”时代的重要体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CCTV-6、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予以报道20余次,“微电影教学”入选2015年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